AI能否更懂人心?广东省心协举办“AI与心理健康”研讨会
南方都市报,Wed May 14 2025 11:51:08 GMT+0800 (China Standard Time)
“通过微表情、肢体动作,AI能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做出分析判断。这种技术赋能,刺激行业不断创新和变革。”近日,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在广州举行人工智能与心理健康学术研讨会。如何用最先进、科学的方法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来自广东省内心理学专家、人工智能专家和人工智能科创企业研发人员共20余位嘉宾展开深度讨论。
研讨会现场与会嘉宾作报告分享。(供图/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
AI能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
相关数据显示,以预防抑郁轻生、危机干预为例,在微博等网络平台的AI算法通过及时抓取和智能分析,在挽救生命、治疗疾病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人工智能以技术手段全时段心理信号,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资讯,加强了对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危机的识别,极大地赋能心理健康工作。但是,人的心理问题是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也应意识如果过于依赖技术创造的模块和统一模式,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后果。
“我们所做的事情不是将每个生命个体变得更加一致,用某个模式理解或者形塑它。我们要运用AI更加尊重生物的多样性和生命的多样性,促进生命的成长。因此,有AI之后,我们可能做得更加具有人文关怀,更加贴近生命个体,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中山大学中国文化与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桦教授作《人工智能赋能感知系统与精准心理危机干预》的报告,深度解析了相关问题。
广东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戚元丽教授结合临床案例,作《人工智能产品在临床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报告。戚元丽介绍,近年来,干预治疗类数字疗法在抑郁症中的应用产品明显增多,“CBT、认知偏向矫正、积极心理训练”等医学原理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人工智能极大地赋能心理健康、心理治疗,但对林林总总的人工智能产品也要进行临床验证与使用优化。
研讨会现场与会嘉宾作报告分享。(供图/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
探寻更具人文关怀的心理健康测评方法
“随着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和开源,行业呈现出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广东数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红君介绍,其企业在构建多模态心理评估技术的过程中,分析了上亿条对话音频,时长超过20万分钟。在对大模型的构建过程中,更涉及海量的心理健康领域的案例数据、CBT对话数据、共情对话数据等。目前,企业产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服务学校与医疗机构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果。如以人工智能做情绪识别、步态分析、语义分析、心理辅导等等。
“跨界融合在新机遇面前,更应强调以公益为导向,审慎探索,为公众提供更安全、更有效、更温情的心理健康解决方案。”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广州晴朗天心理学校校长袁荣亲表示,人工智能在心理测评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专业心理学家要主动拥抱新技术,探寻更好、更有人文关怀的心理健康测评方法。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