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没喝完,电车已满电!“浙”里上演“充电魔法”

浙江之声,Mon May 12 2025 11:15:22 GMT+0800 (China Standard Time)

把“浙江之声”设为星标,更容易找到我们

来源:浙电e家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在今年“五一”假期出行高峰中,新能源汽车充电又迎来一波高峰。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数据显示,假期五日充电量超1.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20%。其中,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充电量达377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超29%。

当多地热门景区及交通枢纽充电网络承压运行,部分新能源车主还在排队等待时,“浙”里ChaoJi充(超级充电站)(以下简称“ChaoJi充”)却呈现截然不同的景象——车主从服务区刚买的热咖啡还在烫嘴,他的座驾就已完成充电补能可以重新启程。

新基建领跑

纵横合力的浙江选择

在“双碳”目标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双重驱动下,浙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呈指数级增长,截至2025年2月,浙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316万辆,这一爆发式增长给现有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带来巨大压力。

现有快充桩平均功率远低于车辆电池容量增长速度、技术标准不统一加剧了充电难题、车桩协同机制尚不完善……种种需求侧错配,都在倒逼浙江在充电基建领域开启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战略转型。


姚庄体育场ChaoJi充(超级充电站)整站丨张嘉清 摄

立足“需求牵引供给”逻辑,浙江依托“政府主导+电网主建+社会参与”模式,率先在宁波、温州、嘉兴等地投运10座ChaoJi充,初步构建起覆盖G60科创走廊、环杭州湾经济带的超充网络骨架。

Chaoji充拥有一套完整的传导式充电系统解决方案,其核心架构由标准化充电连接组件、智能控制导引电路、双向通信协议、多层级安全防护及精准热管理系统五大模块构成,通过物理接口的统一设计实现GB/T、CHAdeMO等多制式充电需求的高效兼容。基于该标准打造的Chaoji充,通过1000伏高压平台架构突破传统充电速率瓶颈,搭配液冷超充终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的突破性体验。


ChaoJi充电桩概念图丨顾家伟 提供

以“快”破局

以“兼容”赋能

5月5日,在嘉兴姚庄体育馆ChaoJi充,滴滴司机姜宇捧着刚泡的面还没吃两口,手机便传来“车辆已充满电”的提示音。“我开的车是70度的电池包,现在只需要15分钟就能完成610公里续航的充电。”姜宇滑动着手机里的充电记录对比图表示,现在充电时长压缩了70分钟,“五一”比去年多跑了20单,要是一年的话能多挣7000元。


国网嘉善县供电公司员工袁绍山、费建伟正在为用户介绍充电设施丨张嘉清 摄

姜宇的充电体验折射出ChaoJi充对新能源汽车补能体系的跨越式进步。面对广大新能源车主对“充电自由”的更高期待,ChaoJi充采用1000伏高压平台与600安培大电流设计,单枪峰值功率高达600千瓦。

以蔚来ET5、小鹏P7、极氪007等搭载80千瓦时左右电池容量的主流车型为例,传统快充桩需要90分钟才可达到90%,而ChaoJi充仅需不到15分钟即可完成同等电量补给,效率提升4倍。

大功率充电必然伴随着枪线发热产生的热损耗,ChaoJi用液冷循环系统解决这一难题。如同人体血液循环一般,系统会将冷却介质输送至充电模块核心区域,整桩工作温度被严格控制在85℃安全阈值内,确保大电流持续输出。


国网嘉善县供电公司员工陈聪、陈叙军正在姚庄镇体育馆ChaoJi充(超级充电站)开展新能源充电设施检查丨徐柳薇 摄

智能功率分配系统则将效率推向极致。ChaoJi系统通过共享功率技术将站内所有功率集中在一个“共享功率池”,系统内的每把充电枪就像“水龙头”,当两辆车同时接入时,主控单元会根据车辆电池管理系统(BMS)发送的充电需求划分不同功率输出给相应车辆,剩余功率则被动态分配至其他车辆。这种基于实时数据的“柔性充电”模式,使场站服务效率大幅提升。

作为一套完整的传导充电系统解决方案,ChaoJi的突破不止于“快”,更通过无差别的兼容服务,让每辆新能源车都能共享超充红利。

在金华市金东区东关ChaoJi充,搭载CHAdeMO、CCS1、CCS2、GB/T四大国际标准的车辆在桩前一字排开,共享同一充电矩阵。就像让用汽油、柴油、煤油的车都排在一个加油桩前加油,看似不可能的能源补给场景,正通过技术融合成为现实。


ChaoJi充适配四大国际标准丨张嘉清 提供

ChaoJi充独创的模块化架构设计,在与其他充电系统相同的底层逻辑下,可以通过独立配置、上下排列、左右排列三种组合方式,灵活兼容全球主流充电标准与协议,充当“万能充电器”。

这种兼容性除了在空间维度上实现横向互联,在时间维度上也在构建纵向演进通道。ChaoJi系统在软、硬件方面都预留了升级接口,可以满足新功能和细分市场的各种需求。即使未来的超大功率充电比现在的一秒一千米ChaoJi充电技术再提升一个数量级,或许几年后重载商用车、电动船舶和电动飞机盛行,但现有的ChaoJi充已经提前铺好了“高速充电车道”。

当“5分钟满电”遇上“全球通用”,ChaoJi充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产业生态的重构。对车主而言,时间成本大幅降低,电动车使用体验直逼燃油车;对充电运营商而言,单桩利用率显著提升,投资回报周期缩短。这场由技术标准引发的生态革命,正在重塑从上游元器件到终端服务的全产业链。ChaoJi不仅是一把充电枪,更是连接能源革命与智能交通的超级接口。

ChaoJi+

开启多元应用新篇章

ChaoJi充技术通过大功率充电重塑用户体验的同时,充电负荷的随机波动也对电网承载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为保障ChaoJi技术平稳落地,国网浙江电力从规划、建设、融合三维协同推进,积极做好电网配套升级。

顶层设计环节,建立充电设施与电网规划的动态耦合机制,滚动修编充电设施配套电网专项规划,分级评估薄弱区域电网承载力,遵循适度超前原则,实现充电网络与电网的协同布局。

硬件改造层面,因地制宜开展充电设施供电配套建设改造,通过网架结构优化和设备扩容,系统性提升电网供电可靠性与负荷调节能力。

多元融合方面,“ChaoJi充+”承担起连接这套体系的核心纽带作用,通过模块化设计,前瞻布局物流无人化、客运电动化等商用场景,目前已试点打造“车-桩-网”智能互动平台、V2G双向充放电、光储充一体化等前沿应用。


ChaoJi充+未来丨张嘉清 提供

ChaoJi充(超级充电站)+光储换

在沈海高速江北慈城服务区,这里的ChaoJi充与194千瓦光伏板和440千瓦时储能系统组合成型“光储超换充”一体化电站,年发绿电量可达19.12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4.51吨。

ChaoJi充+赛事

在嘉兴市姚庄体育馆承接女排联赛等大型赛事期间,ChaoJi充的极速补能和智能调度能力将大放异彩。据往年数据预估,ChaoJi充将在女子排球比赛期间为十余辆接驳大巴提供集群补能,充电时间可从往届赛事的3小时压缩至50分钟。

从技术攻坚到场景落地,从民生保障到产业升级,ChaoJi充改变的不仅是充电速度,更是在“读懂”城市需求、“适配”产业变革,这些会思考、能成长的充电桩,正在编织着一张立体的新型能源基础设施网络,让每一次充电都成为推动绿色革命的“能量脉冲”。未来已来,你准备好体验这场“油电同速”的魔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