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安徽)科交会|挺进全国“五强”!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如何实现“
中安在线,2025-04-27 06:16:07
4月26日,在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的开幕式上,一份报告引发众多关注!
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区域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评价首次位居全国第五位。
今年安徽排名较上年上升一个位次,仅次于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安徽人工智能产业是如何实现跃升的?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安徽的“超车”始于数年前的布局积累。回望发展历程,一条清晰的战略路径跃然眼前:
2018年制定新一代人工智能专项规划;
2021年将人工智能列入全省十大新兴产业高位推进;
2023年以来,抢抓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机遇,全国较早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和专项政策,系统推进大算力、大数据、大模型、大应用;
2024年,安徽围绕国家部署“人工智能+”行动,印发实施《安徽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方案》。
——这种政策集成创新速度形成独特的“安徽节奏”,让全省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快速成型。
前瞻布局、系统谋划,安徽在国家新一轮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提前卡位、走在前列,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全省人工智能规上企业和关联企业分别为783家和1.2万家,安徽已成为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布局和重大平台最为集聚的省市之一。
跃升的“密码”还有什么?《中国人工智能区域竞争力研究报告》特别提到:安徽发力智算建设和重点技术攻关,凭借智能算力跃升与场景应用创新首次超越江苏,位居第五位。
智能算力是安徽晋级的关键变量。安徽已建成包括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宿州算力产业园等的合肥、芜湖、宿州三大智算中心。
目前,安徽人工智能在算力、数据等基础设施和基金、人才等方面已有一定优势,全省智能算力超过2.4万P,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省数据交易所先后上线人工智能专区,人工智能母子基金投资金额超过37亿元,全省121所高校直接服务人工智能产业的本科专业点超过240个,在校本硕博人数超过5.3万人。
同时,在场景应用创新方面,2023年以来安徽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全域应用场景一体化大市场建设,围绕“人工智能+”释放高质量场景机会300多项,带动全省研发推出行业大模型70多个。这些场景覆盖了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开幕式当天下午,科交会的“十大”专项对接活动之一,“人工智能+”场景对接活动在合肥举行。活动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公共服务、社会民生等重点方向,发布重大场景机会,开展场景对接招商,加快推进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在皖落地。
省气象局、国能安徽、奇瑞汽车及亳州、马鞍山、黄山三市围绕气象预报、工业运维、智能驾驶、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智慧文旅等领域集中发布了“人工智能+”重大场景机会近20项。
此次对接活动突出场景创设和成果应用,旨在推动更多优秀企业和项目落户安徽,助力安徽打造全国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创新高地。
此外,在产业载体方面,安徽集聚了一批人工智能产业资源,拥有中国科大、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高校院所,拥有合肥“中国声谷”、芜湖“中国视谷”、蚌埠“中国传感谷”等产业集群,以及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先导区等人工智能产业园区。
其中,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先导区汇聚“政产学研金服用”资源,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已吸引行业大模型相关企业落户14家,全省已建成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园区5个,正在因地制宜围绕各自领域和垂域场景,逐步形成关键技术研发集聚地和人才活跃生态社区。
当前,安徽正围绕“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随着创新要素的持续集聚和产业生态的不断完善,人工智能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以其强大的创新动能和变革力量,为安徽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希望大家更多关注排名背后我们安徽人工智能产业的潜力,未来进一步做优存量、提升增量,切实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安徽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安徽省科技厅人工智能中心负责人李南凯说。(记者 吕文卫 程昊)